<u id="ad5vj"></u>

    1.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創新動能“勁” 廣州有“四寶”
      • 聽全文
      • 2024-03-03 09:30:25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科研平臺多 產業轉化暢 人才政策優 科技金融強

        共建六個“新廣州”的目標中,“聚焦全力強化科技引領、人才賦智,共建創新動能澎湃的新廣州”排在首位。

        激活創新這一引擎,讓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一要看“燃料”即創新資源是否充足,二要看“引擎”中的創新路徑是否通暢。瞄準前一個關鍵,廣州近年著力建設“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迎來多項從“0”到“1”的科技突破,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第一方陣”,資源豐沛,“燃料”充足。

        有“源”不等于有“力”。瞄準后一個關鍵,廣州努力疏通創新鏈“堵痛難”,把創新落實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推動更多從“1”到“100”的發展。記者獲悉,廣州將加快出臺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牽引、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讓更多科技成果之“源”轉化創新發展之“力”。

      行業首款256線高性能車規級激光雷達——AD2-s在廣州誕生

        “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鍛造科技成果之“源”

        說起廣州的創新資源稟賦,人們第一時間想起往往是這里林立的科研院校、富集的科研人才。最近的廣州,正用另一組“密碼”來彰顯自己的創新實力——“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這組“密碼”,代表著以廣州實驗室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2大國家級最高科研力量為引領,以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骨干,以國際大科學計劃、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4家省實驗室、一批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為基礎,構建廣州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如今,廣州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重大平臺的城市,體系內各類重大創新平臺已達27個。這批瞄準大科學夢想、以大手筆投入建設的創新平臺是為廣州產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的最堅實力量。

        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廣州的創新平臺正持續構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護城河”。

        1月20日,由生物島實驗室領銜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國產商業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H-F120“太行”在廣州發布。此前我國透射電鏡100%依賴進口,“太行”的發布, 不僅為我國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半導體工業等前沿科學及工業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更對我國擺脫進口依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大意義。

        布局未來產業,創新平臺也在助力廣州開啟一場走向星辰大海的史詩征途。新年伊始,廣州南沙制造的“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再叩蒼穹。其背后是中科宇航在南沙建設的國內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基地;往回追溯,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早年開啟共建的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正是這一重大創新平臺,推動了廣州首家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中科宇航在南沙落戶,開啟我國最大運載火箭的批量生產時代。

        在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廣州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抓牢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時不我待的豪情擁抱新的“科學的春天”。

        科技成果“1+N”政策:

        暢通成果轉化之“路”

        由大院大所主導的科學力量的崛起,彰顯了廣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雄心。同時,廣州科技管理部門也清晰地看到,要抓住新一輪產業創新發展的機遇,實現產業科技互促雙強,關鍵在企業。

        從開創廣州汽車工業發展新紀元,到搶跑新能源浪潮,廣汽集團是透視企業如何以科技之“新”提升發展之“質”的最佳案例之一。去年,廣汽埃安孵化的巨灣技研建成投產全球首家超快充動力電池專業工廠,新能源汽車自主技術的“護城河”正逐步成形。廣汽集團錨定智能新能源主航道,自主研發累計投入超450億元,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專利1.8萬多件,以技術創新為新質生產力持續提供第一動力。

        但像廣汽集團這樣的佼佼者畢竟在少數。如何破解創新主體“星星”多、“月亮”少,“龍頭型”科技企業較為缺乏的困境?怎樣發揮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其中的關鍵一招,是抓住龍頭企業這個“牛鼻子”,堅持“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支持人工智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讓領軍型企業擔當起牽頭開展產業鏈創新的重任。

        政府賦予參與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的創新聯合體資金分配權、路線決定權、團隊組織權,真正從源頭上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廣州新材料與精細化工的產業鏈龍頭,在“龍頭企業—創新平臺”活動中,該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制約行業、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突破需求,得到15家重大創新平臺的一一回應。公司積極牽引、帶動上下游共同參加重大科技項目的攻關、揭榜掛帥,并協同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外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突破一系列核心關鍵、“卡脖子”的難題,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人才培育計劃、多元化金融服務:

        激活創新動能生態支撐

        在科技創新的“引擎”里,人才厚度、金融支持等創新要素如同混合的可燃氣體,等待著點火的瞬間充分燃燒,這就是激活創新動能所需的生態支撐。

        在廣州,與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支持體系相匹配的,還有另外兩個階梯式支持系統:一個是面向人才培育的“啟航”“續航”“領航”計劃,旨在鋪就基礎研究人才階梯式成長路徑;另一個是面向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以“創、投、貸、融”四個手段形成一套“組合拳”。

        厚植人才沃土,各個城市都有政策。廣州“三航”計劃的特色,在于充分尊重基礎研究和基礎研究人才成長客觀規律,也在于全面落實簡政放權,以“選人不選項目”為原則,讓青年人才獲得科研生涯的“第一桶金”。據悉,“三航”計劃擬連續5年總投入約10億元,首批已支持超1800名青年人才。

        去年開年,廣州2000億元母基金的設立,在全國創投圈引起了激烈回響。千億規模的決心之下,廣州構建創投生態圈的思路也愈加成熟穩健。

        一方面,規模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瞄準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重要產業領域,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彈藥”;另一方面,規模500億元的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致力于聯動專業性、技術敏銳度強的市場化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

        引金融“源頭活水”,激蕩起產業創新的“萬頃碧波”。截至2023年底,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累計落地29只子基金,子基金已實繳到位215.03億元。

        以創新之“脈”,壯產業之“骨”,挺高質量發展之“脊梁”。一個創新動能澎湃的新廣州,不僅“新”在科技引領,還“新”在體制機制改革,以釋放新質生產力的無限動能。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日韩无码中文下载,日韩福利资源导航在线看,激情亚洲日韩久久,日韩变态av网站